婴幼儿、儿童、青年、孕妇、乳母是生理状态类似,需要“充足钙供应”的特殊群体。目前,美国的低“钙参考摄入量”罩住了各国营养界,上述特殊人群当然在劫难逃,“缺钙”将直接危害他们生长、发育和今后的健康。简而言之,问题的核心是“参考摄入量”定低了,现实生活中,这些人群的摄入量更低。
据米昭曾的观察:
1)米昭曾认为婴幼儿的吃钙,每天不应低于1000毫克。母乳喂养时,母、子都必须额外吃钙。母亲吃钙为的是保母体健康,防止母体的骨钙过多地丢失,使母亲罹患骨病(俗称月子病);婴儿额外吃钙是防治缺钙佝偻病。应当牢记,母乳再好,其钙含量也仅为牛奶的三分之一,牛奶喂养的婴儿尚且缺钙,何况人之乳?母乳那少得可怜的钙,就是小儿佝偻病的根源,经母乳喂养的婴儿的多汗、枕秃、厌食、烦躁等症状就是缺钙的证据。
2)美国11~19岁的少、青年的钙参考摄入量上限是1200毫克。追踪测定24小时尿钙数据显示,中国10~20岁的少、青年的钙摄入量至少应为 3000毫克/天,很可能是每5000 毫克,因为这是人一生中填补骨钙库的黄金时期,机不可失(参见3.7节,图141 )。
3)我国多次营养调查表明,孕妇的钙摄入量普遍不足。米昭曾测定了两名孕妇的钙代谢,结果表明,孕妇(孕期同为6个月)每天摄入钙600毫克,每天丢失钙分别为151毫克和179毫克,问题十分严重(见《米氏说钙》)。实验还表明,孕妇吃钙应从早期(11周)开始,孕早期的钙吸收量较孕晚期(21~23周)高约1倍。迄今,孕妇的健康教育要求孕妇补钙从晚期开始,这浪费了孕早期钙吸收的高峰,对胎儿的生长、发育极为不利。这也是“人之初”为“错误钙理论”付出的代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