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

收藏

购物车

 

 

 | 网站首页 | 走近米氏钙 | 产品销售 | 补钙入门 | 米氏讲堂 | 营销网络 | 

 
 

米氏讲堂

米教授简介
钙代谢平衡理论
补钙实践及问题
资料下载

 
 
米氏《钙代谢 15 点立论》

——主流“钙理论”的错误和前瞻  

米氏《钙代谢十五点立论》完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,1993 年在《缺钙集》中面世,后来转载网上。只要美国“钙参考摄入量”(8001500 毫克//天)未得到彻底纠正,此“立论”对“钙代谢”研究具有指导意义。1998年,笔者开始用“人体实验”研究钙代谢,目前已经完成了11 名志愿者的853 天“钙平衡”测定。“人体实验”是检验“钙理论”的唯一标准。结果,目前的主流“钙理论”受到全面质疑。为此,笔者公布《立论》的修正版,以飨后人。

当前“钙理论”的 8 项错误:

1.  钙剂的“钙含量”曾被标错:

20 世纪八十年代,笔者发现中国的钙剂标错了钙含量。当时的钙剂只标识钙盐含量,不标识钙元素含量。对于葡萄糖酸钙而言,两者相差了11倍。绝大多数医师误将钙盐当作钙元素写进处方,于是患者只服了应服钙量的 1/11(即少服了 90.9 %),这是药剂史上的一大错误。此消息一经《健康报》刊出,国内外舆论大哗。目前,错误标识已被纠正,多数钙剂已标出了钙元素的含量。然而,至今尚有医生不了解钙盐与钙元素含量的区别。所以,正确计算钙含量仍是钙医学教育的一个重点。

 

2.  美国的“钙参考摄入量”DRIs 错了,低了:

美国钙的 DRIs错误症结有三:其一,“人体实验”数据过少,依据不足;其二,美国只研究低钙摄入量下的钙代谢(<1500 mg/d),完全放弃了对高摄入量(30007000 mg/d)的研究。因此,他们不了解,每天摄入钙30005000 mg才能使人体达到钙平衡;其三,钙的吸收率是由摄入量决定的,NRC 用吸收率倒推 DRIs,犯了“因果倒置”的错误。美国给1124岁青、少年制订的DRIs1200 mg/d)集上述错误之大成,使人类永远失去了(在骨骺闭合之前)将骨钙库“贮满”的良机,导致衰老(肾虚)提前到来,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,缩短了寿命。据笔者的经验估计,青、少年的“最适宜”钙摄入量不可能低于3000 mg/d,极可能是在5000 mg/d以上。本世纪之内自有公断 [ 1,2,3 ]

3.  24 小时“尿钙”范围 错了,低了:

美国压低了“钙摄入量”,同时也压低了尿钙排量。目前,世界公认的成人每天尿钙排量上限是“300 毫克”,若超过 300 毫克,则视为“高尿钙”。 另有不少权威著作还错误地认为,钙摄入量对尿钙无明显影响 [ 4 ]笔者追踪测定了 5000 余份 24 小时尿样品,结论是,不缺钙的人(指达到钙平衡的人),每天尿钙不应低于400 毫克,若低于400毫克,应视为“缺钙患者”。不缺钙的成年人,冬季的尿钙明显高于夏季,年均尿钙排量约为 500 毫克/天。预计“钙理论”的错误被纠正后,24小时尿钙的“上限”(<300毫克/天)或不设定或高于500毫克。

4.   用“血钙”高低,判断人体 “缺钙”错了:

用“血钙的高低”判定人体是否缺钙,错了。迄今,此说是医学理论和医院临床的主流观点,一经形成便深入人心,一成不变,传遍全球(各个先进国家)。这是对“骨钙-血钙”平衡理论不理解的后果,此论造成了大量的误诊、误治。如不改正,人类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健康。

4.1   血钙是一个十分稳定的生化指标:实验证实,人体存在一个由“骨钙库和激素”构成的“血钙自稳系统”,它随时监控、调整“血钙”的变化。当“摄入钙”变化时(例如,餐前、餐后,大量吃钙前、后),这个自稳系统能够迅速、精确地调整“血钙”使其“稳定”(911 mg/dl),即它能使人类的血钙像“体温”一样稳定,不会出现吃了钙,血钙就“升高”;不吃钙,血钙就“降低”的变化。 因此,多数情况下化验“血钙”是不能判定人体是否“缺钙”的。

4.2   长期缺钙可以造成“血钙自稳系统”失灵,引起血钙偏高:长期“缺钙”破坏了“自稳系统”,降低了血钙的“稳定度”,使多数人的“血钙”升高(少数人降低)。大部分小儿和老人血钙(增高)趋向正常范围上限,中医谓之“阴虚阳亢”。实验证明,人在4654岁自稳系统已经明显受损,血钙开始随年龄攀升,及至古稀,不少人的血钙达到11 mg/dl20 年上浮约 2 mg);小儿血钙的变化恰恰相反,20年内由上限降至下限。目前,不少医生错误地认为这只是正常范围内的变化,无临床意义;进而还认为,老年人血钙高就是“不缺钙”。实际上,血钙增加“2 mg”是缺钙使老年人自稳系统“代偿过度”的表现,是人体进入“衰老”和“退行性变”的标志 [1,3 ],如不及时“足量吃钙”病情将从“难治”进入“要命”。老年人到医院化验血钙的目的不是检查是否“缺钙”,而是要根据血钙“变迁的轨迹”制定有效的“抢救”方案。“足量吃钙”可以使儿童、多数老年人血钙和甲状旁腺素降至正常并维持稳定。对于血钙过高的老年人,应先测定血清甲状旁腺素含量,除外甲状旁腺瘤及重度甲旁腺亢进症,再采用“足量吃钙”治疗,就可以取得甲状旁腺素和血钙双双下降的效果。

4.3   长期缺钙也可以导致部分儿童和老年“血钙降低”: 长期“缺钙”破坏了血钙“自稳系统”也可以使部分人的血钙降低,此多见于儿童兼有产妇和成年人。这时人体的骨钙空乏,再无力支持血钙,血钙自然要降低,中医称之为“阴阳两虚”。对此类患者首先要“足量吃钙”,必要时静注葡萄糖酸钙以及时提升血钙;血钙低于 7 mg/dl可以引起痉挛,抽风、低血钙危象。此时,提升血钙是当务之急,正确的处置方法是先静注葡萄糖酸钙提升血钙,然后用“足量吃钙”使自稳系统得以恢复并保持稳定;在抢救“低血钙危象患儿”时,可以肌注VD与静注葡萄糖酸钙并用以求速效 [3 ]

4.4   对甲状旁腺瘤及重度甲状旁腺亢进患者的对策:甲状旁腺瘤和重度甲状旁腺亢进患者的血钙均呈现病理性增高,常超过正常范围“上限”直逼 14 mg/dl。此时患者的血钙自稳系统已彻底失控,不宜“额外补钙”,否则血钙进一步增高导致“高血钙”危象。手术切除“甲状旁腺瘤”或“增生的甲状旁腺”是此类患者的唯一选择。术后,患者应立即静脉滴注“葡萄糖酸钙”同时“足量吃钙”以防止低血钙。另外,患者毕生要坚持足量吃钙,防止“甲旁亢”复发。笔者粗略估算,年逾 70 岁的老人约有 6% 需要部分切除增生的甲状旁腺。这是纠正老年人的 “钙代谢失衡”,恢复血钙“自稳系统”,遏止退行性变(特别是骨质疏松)的有效治疗方案。这是一项重要的国策。

 

5.    VD 促进“钙吸收”,错了

VD 促进“钙吸收”源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(NIH),此说已被“世界公认”。目前中国的流行语是“没有VD,钙就不吸收”,这些说法没有“人体实验”根据 [ 5 ]。上个世纪,医生目睹了用 VD 提升血钙,挽救了“低血钙”佝偻病患儿的生命,他们误认为“VD 促进钙吸收”是亲眼所见,不容怀疑。殊不知,这救命之“钙” VD 取自骨骼,而不是取自食物;VD促进的是骨骼的“钙”流入血液,而不是促进了“食物”中钙吸收。笔者的实验证明,VD 的重要药理作用是迅速“溶解骨钙,提升血钙”,降低“食物钙”吸收。每天仅口服 VD2 20004000 国际单位,受试人旋即出现肠道钙吸收降低、骨钙的溶解增加、负钙平衡增加等变化。所以,“VD 促进钙吸收”是医学史上的重大误解。本世纪内“缺D”佝偻症必改称 为“缺钙”佝偻症 [3 ]

笔者主张,儿童(包括婴幼儿)只要不缺乏基本营养(指三大营养素),每日摄入足量(10003000毫克)的钙元素便可杜绝佝偻症。迄今,医学教科书中“防、治佝偻症”的常规方法是,令小儿注射或口服数万、数十万国际单位VD [ 6 ],这是典型的误诊、误治。屡屡发生的VD 中毒、致残、致死事件的根源就是此类教科书。另外,临床错误地用 VD3 “治疗”骨质疏松,就是用 VD 治疗小儿佝偻症的翻版,其危害更不容低估。过量的 VD3 是骨质疏松的“强力加速剂”,它加速骨钙溶出,加重了骨质疏松。

鉴于VD 具有快速“溶解骨钙、提升血钙”的强烈药理作用,将 VD 用于抢救“低血钙”危象患者——危象佝偻患儿、心源性猝死患者不失为一种“特效药物”,此课题应纳入“急救学”研究范畴。

6.  “骨质增生”是钙多了,错了

人体长期“缺钙”使“骨钙”不断从尿中流失,造成骨钙空虚。人体实验表明,老年人每天摄入600900 毫克钙元素“骨钙”丢失严重,长此以往骨质必定疏松。临床上,骨质疏松患者常伴有骨质增生,因此又出现了“多钙产生骨质增生”的错误说法。实际上“疏松和增生”是缺钙骨病的两种外在表现而已,笔者称之为“一对孪生病”。多数老年人的“腰腿痛”、儿童的“生长痛”(包括小儿、成人的无名腹痛等)是“缺钙”引起的“缺钙性疼痛”。所以,“足量吃钙”是防、治小儿佝偻症、老年骨质疏松、骨质增生及缺钙性疼痛的有效方法。出人意料的是,近来有人在尝试用甲状旁腺素(PTH)和降钙素(CT) 治疗骨质疏松。上世纪80 年代笔者的“钙代谢”研究业已表明,儿童、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血清 PTH CT 含量均明显高于成年人,这是人体长期“缺钙”的必然结果,只有“足量吃钙”方能使 PTH CT 回归正常[12 ]。而目前对 PTHCT 明显增高的骨质疏松患者,再强行注射这两种激素,这不仅是继 VD 之后的又一种危险的误治,更有悖医理。

7.   补钙也是“药补不如食补”,错了

“钙”是人类的五大营养素之一,它不是药。因此,对于“钙”而言根本不存在“食补、药补”的问题,吃钙就是在吃饭。“补钙也是药补不如食补”的说法是无稽之谈。事实上人类的食物含钙太少,当前国人的膳食钙含量尚不足 400 毫克,欲通过“吃饭”使“钙营养”达标,则每个人的“食量”至少要增加 510 倍,这是办不到的。结论是:人若想“不缺钙”, 路只有一条——老老实实吃下足量钙剂或钙强化食品,使钙元素的摄入量达到每人每天 30005000 毫克,长期坚持,犹如吃饭、喝水,钙饥饿自然解除[3 ]。请问:这样吃钙是食补还是药补?

8.  吸收率为 95% 的钙是“好钙”,错了

世纪之交,中国冒出了一个“吸收率高”的钙。商家、专家异口同声:吸收率超过 95% 的是“好钙”。根据药理学原理,钙剂的吸收率是随摄入量而变化的参数,任何一种钙剂都有“从高到低”无数多个吸收率。钙的“吸收率”高,其“吸收量”必然降低,这是药理学的基本原理 [ 3 ]

所以,钙剂的“吸收率”与钙剂的“好、坏”毫无关系,吸收率根本不是判断“好钙、坏钙”标准。

老年骨病患者(骨质疏松、骨质增生)欲得到骨健康,必先达到“正钙平衡”,人体达到“正钙平衡”的关键是服用“吸收量高”而不是“吸收率高”的钙剂。例如,碳酸钙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有效药物,但是碳酸钙发挥药效的前提是,钙的吸收量要达到每天 500600毫克。老年人只有每天摄入 12.515.0 克的“碳酸钙”,其钙“吸收量”才可能达到 500600 毫克。长期坚持,骨质疏松便可治愈。此时,碳酸钙的吸收率约 10 % 。可见,“高摄入量、高吸收量、低吸收率”是钙剂治愈老年骨质疏松的关键。其他钙剂也无一例外地遵循这个规律。所以,宣传“吸收率高的是好钙”是商家的有意误导。

今后“钙代谢”的 7 大课题:

9.  要从生物发生学角度用数据阐明人类严重缺钙的历史及现状

   陆地动物“缺钙”是生物进化过程中,从海洋迁徙到陆地遭遇的特殊困难。在漫长的进化的过程中,生物体内产生了哪些对抗“缺钙”环境的机制,要进一步研究阐明。在脊椎动物中,人类缺钙最甚;其他灵长类动物每天平均摄入多少钙?其体内的钙代谢是如何平衡的?目前的钙摄入量究竟使人类损寿多少年?这些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。

10.  要重视人类“足量吃钙”和“甲状旁腺部分切除”

长期“缺钙”造成人体“钙代谢”紊乱、引发甲状旁腺亢进症(甲状旁腺素分泌过量),导致“钙迁徙”(俗称钙搬家、钙逃跑)。“钙”从硬组织迁移到软组织和血液中,即出现硬组织脱钙软化,软组织多钙硬化的紊乱局面,目前医学称之为“衰老”。笔者认为,这不是生物学的衰老,而是一组“缺钙综合征”,即“软硬同步症”。血管硬化和结石是软组织硬化的例证;骨质疏松、骨质增生和龋齿是硬组织软化的典型。老年人的各种不适症,诸如骨质疏松、骨痛、骨折、抽搐、瘙痒等,多与甲状旁腺亢进相关。而“足量吃钙”(3000-5000毫克//天)和“甲状旁腺部分切除”可以有效地阻滞“骨钙丢失”、校正“钙代谢”失衡,达到“增进健康、延缓衰老、延长寿命”的目标。

11.  要重点研究钙与“活血化淤、心脑血管病”的关系

钙是构成人体的五大元素之一,人体含钙量超过 1 千克。钙是无毒无害的元素,是人体正常成分和人体必需的营养素。实验表明,钙供应充分可以降低血清PTH 含量及血液的粘稠度,碱化机体内环境,改善微循环,取得活血化淤的效果。这是治疗中、老年人心、脑血管病的一条根本途径,也是钙可以延寿的科学依据之一。相比之下,西方提倡长期服用“阿司匹林”降低血液粘稠度的做法,不仅“治标不治本”而且有害健康。

12.  要 加大力度 研究“肾”和“钙”的理论

中医脏象学一贯强调“肾”的重要,医书对“肾”功能的描述与“钙”的生理作用十分吻合。中医的“肾”就是指现代医学的“钙营养”。 “肾虚”是中医对“人体缺钙”体征的总结。通过实验研究“缺钙的人体”,用数据缜密地阐明“肾虚”理念,使中国千年古“肾”落实在“钙”上,这是“钙代谢”研究责无旁贷的课题,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。

13.   要 用“足量吃钙”彻底解决“龋齿”和“齿龈炎”

龋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(WHO)列为世界(非传染性)第三大疾病。殊不知,龋齿的真正病因是人体“缺钙”。“龋齿和老年性牙周病”应当称为“牙质疏松症”,即发生在“牙齿和牙槽骨”的骨质疏松。只有缺钙的人类,龋齿才能如此普遍。请君牢记:内因永远是事物变化的根据,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。所以,钙营养充盈是牙齿健康的根本保证,牙刷、牙膏和口腔卫生充其量只属于第二位。

14.  要 研究“妊娠早期”吃钙、纠正“创伤”后的低血钙

人体实验表明,每天摄入600 毫克钙不能维持孕妇的钙平衡。目前,每天“钙摄入量”不足600 毫克的孕妇,数量可观。缺钙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、小儿先天佝偻症、产后虚弱症及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病因,应当大力研究。人体实验发现,孕早期(11 周)的钙吸收明显高于孕中、晚期。此现象鲜为人知,故笔者建议孕妇要抓住时机,在孕早期足量吃钙。

另外,在创伤后、术后、产后普遍出现盗汗、惊厥、乏力、疼痛、痉挛等体征(中医称“伤元气”),这是“低血钙”得不到纠正的结果。另外,在创伤后、术后、产后普遍出现盗汗、惊厥、乏力、疼痛、痉挛等体征(中医称“伤元气”),这是“低血钙”得不到纠正的结果。预期本世纪内,“足量补钙”将纳入创伤后、术后、产后的治疗常规。

15.  运动员、精神病患者、癫痫患者要“足量吃钙”

“足量吃钙”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一个关键。钙可以使运动员神经安定,注意力集中,疲劳消除,解除肌肉痉挛,耐力和爆发力倍增。“足量吃钙”是防治疲劳性骨折的根本方法。

钙有明显的减肥功效。钙营养充足的老年人肌肉不减少,脂肪不增加。其机理要深入研究。

严重缺钙诱发各种神经、精神症状,而此类患者经常服用的镇静药物却有明显的“排钙作用”。所以,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加速了人体的“钙丢失”,同时又加重精神症状,如此往复,造成恶性循环。

对小儿多动症,青春期、绝经期心理障碍患者,要先“补足钙”而后制订其他治疗方案。

此外,钙对氟中毒、过敏、性功能低下、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调整作用。

 

 “钙代谢15点立论参考文献

 

1. 米昭曾等.  正常人血清钙,磷,降钙素,甲状旁腺素,随年龄、性别变化的观察中华医学杂志 1987678):444 ~ 447

2. Zhao Zeng Mizhen Geng XuShang Gong Sun.  Calcitonin in normal Chinese. China Medical Jourenal.1988, 101(7): 501504

3. 米昭曾,罗永健,白双法. 米氏说钙. 第一版 北京: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,2006. 108145

4.. 顾景范. 现代临床营养学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3. 205222  尿

5. Optimal Calcium Intake. NIH Consensus Statement 1994 June 6-8; 12(4):1-31

6. 诸福棠. 实用儿科学. 第一版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58. 259261

 

走进米氏钙│诚征代理│网站地图│诚聘英才│企业文化│联系我们│ 管理登录 | 

2008-2010 米氏钙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11042059号-1 京公网备1101080067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