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) 68岁男性受试人(图3.2.3-6 表2、3 ),膳食提供钙404 mg,受试人吸收钙为负53 mg,负钙平衡,每天丢失钙346 mg。用柠檬酸钙干预,摄入钙增至1500 mg,吸收钙364 mg,负钙平衡,每天丢失钙58 mg;摄入钙3650 mg,吸收钙768 mg,正钙平衡,每天获得钙150 mg;摄入钙增至每天5452 mg,吸收钙840 mg,正钙平衡,每天获得钙211 mg。结果表明,提高“钙摄入量”是68岁男性钙平衡“负转正”的关键。本实验结果与碳酸钙干预(62岁男性)相比,显示柠檬酸钙的人体吸收高于碳酸钙。
3.2.4 钙摄入量超过“3000mg”, 才能达到“正钙平衡”(图3.2.4,表2、3 )
图3.2.4是以本实验11 名受试人(包括吸收机能最高的12岁少年和两名孕妇)的全部数据绘制的“钙摄入量”与“钙吸收、钙平衡”关系图。图3.2.4 表明,钙摄入量低于3000 mg,本实验11名受试人全部处于“负钙平衡”;仅当摄入量超过3000 mg时,受试人才达到“正钙平衡”;当钙摄入量高于5000 mg时,人均每天“获得钙”能超过100 mg。所以,按美国钙DRIs的上限(1500 mg),和人体可耐受上限(2500 mg)吃钙,受试人全部处于负平衡,每天“丢失钙”超过100 mg。本实验对美国钙参考摄入量(DRIs)和人体可耐受上限(UL)提出了全面质疑,美国的钙标准(DRIs)订低了,这是当前“钙理论”错误和临床对骨质疏松误治的总根源。
4 . 讨论
4.1 年龄造成的钙代谢差异及对策
人在20岁之前,准确地说在“骨骺闭合”前,人体存在一种主动向骨钙库“贮存钙”的本能。笔者称之为钙代谢的“贮存期”。其特点是:在低钙供应下人体开源节流,一面大量吸收钙,一面压低钙的消耗,双管齐下,主动制造一个正钙平衡,尽量在“骨钙库”中储存钙,以备来日缺钙之需。其表现是:低钙供应,每天400~800 mg,甚至更低,婴、幼儿、少、青年便可以达到正钙平衡,累积骨钙,增长身高。这种“节约用钙和主动储钙”的本能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获得性,是对抗膳食严重缺钙,继续生存繁衍的保证。否则,人类早已灭绝。因此,进行少、青年的钙平衡实验的目标不是确定“钙平衡点”,而是寻找能使少、青年的骨钙库达到最高贮存量的“钙摄入量”。因此,在低钙供应下,少、青年表现出的“正平衡”是“假性正平衡”,或称“表观正平衡”。若根据这种“正平衡”断言“少、青年每天摄入钙400~1100 mg 就够了”是错误的,这是重蹈了美国钙DRIs的覆辙 [6、7]。只有将少、青年的钙摄入量提高到3000~5000 mg再进行人体实验,才能确定使少、青年的“骨钙库”达到最高储量的“钙摄入量”是多少。这个“摄入量”是进一步确定少、青年“适宜”钙摄入量的根据。笔者根据经验估计,少、青年的最佳钙摄入量不能低于每天3000 mg,极可能是超过5000 mg。
骨骺闭合标志着人体发育基本成熟,钙代谢也从“贮存型”转入“消费型”。本实验证明,28岁、30岁、36岁男性及44岁女性的“钙代谢”已经转为消费型。特点是摄入低钙时(每天<1000 mg),尿钙高于吸收钙,入不敷出,使钙平衡转负,骨钙开始“丢失”,骨质疏松”已经到来。此时,扭转“负钙平衡”,制止骨钙丢失是健康的关键。将钙摄入量提高到每天3000~5000 mg,是使骨钙从“丢失转为获得”的有效手段(图3.2.3-1~4,表2、3 )。
本实验表明:“增龄”使老年人的钙吸收明显降低,钙的债台高筑,“钙代谢”转为“消耗型”。这不是我国老年人的专利,它是全球老年人的共同问题。社会上流传“老年人吃钙也不吸收,老年人丢钙势不可挡”是无稽之谈。实验表明,老年人只要“一息尚存”,就可以救药。将68岁男性的“钙摄入量”提高到每天5452 mg,钙平衡立即“负转正”,骨骼每天获得钙211 mg。照此办理,每年骨骼可增加钙 77000 mg ( 77 克 ),以往丢失的钙将陆续追回,骨质疏松将不治自愈(图 3.2.3- 6,表2、3)。
人的一生是“钙代谢”随增龄在不断转型、升级的过程。升级是指“钙吸收能力不断降低”,“骨钙丢失随之增加”,结果造成人体全面“衰老”。实际上,这不是生理“衰老”,而是“缺钙”综合征。本研究的结论是:增加“钙摄入量”可以遏制“钙丢失”,对抗“缺钙”引发的“衰老”。
4.2 主流“钙理论”的错误
1) 美国的钙参考摄入量(800~1500 mg)和人体可耐受上限(2500 mg)错了
本实验的全部成年受试人,无论按美国钙DRIs的上限或人体可耐受上限吃钙,全部深陷负钙平衡,每天大量丢失钙。将“钙摄入量”提至每人每天3000~5000 mg,则受试人的钙代谢接近“0平衡”或“负转正”。美国的钙DRIs和可耐受上限首次受到了人体实验的全面质疑(图3.2.4.),美国的钙“DRIs”订低了,所以“钙理论”的基本点全错了。美国钙的 DRIs错误症结有四点:
其一,“人体实验”数据过少,依据不足。美国制订钙DRIs的参考数据是取自世界各地的实验报告,这些实验的实施时间相差60多年 [9],实验室之间无法进行“质量控制”,实验的“系统误差和随机测定误差”无法认定,无法校正。
其二,只研究 “低钙摄入”的人体钙代谢是方向性错误。近一个世纪,人们只研究低钙摄入(400~1500 mg)的钙代谢,不研究高钙摄入(大于3000 mg)的钙代谢。近年,美国又错误地宣布了所谓人的“可耐受量上限”(UL=2500 mg),这个2500mg,使低钙(摄入)研究“合法化”,使“高钙(摄入)研究”无人敢于问津。本实验证明,成年人的钙摄入量必须高于3000 mg才能进入“钙平衡”。所以,砍掉“高摄入量”研究,就是斩断了寻找人类最适宜摄入量的途径,结果使人类永远不知道应该吃多少钙。
其三,实验观测时间过短,无法避免季节的干扰。迄今绝大多数“钙平衡实验”是仅测定3、5、7天的实验,这些“超短实验”无法反映“季节”对钙代谢的影响。笔者的实验证明,季节对人体“钙代谢”有明显的影响,冬季较夏季高约30 %(另文发表)。季节的干扰足以湮没“短期平衡实验”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别,这是主流“钙理论”的又一个重大误差来源 [ 10, 11, 12] 。
其四, 美国NRC 用吸收率倒推摄入量,不仅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,也给DRIs造成了巨大的误差 [ 2, 8, 14 ]。
2) 维生素D促进(食物)钙吸收错了
VD促进钙吸收的说法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[8]。 相关实验业已证明[ 2 ],促进“钙吸收”的因素不是VD,而是“钙的摄入量”。VD的功能是促进“骨钙”溶解,提高血钙含量,同时压低食物钙吸收(另文发表)。VD的破骨能力令PTH望尘莫及。所以,VD和PTH同是骨质疏松的“强力加速剂”。成年人每天摄入2000 国际单位VD2 ,旋即出现“食物钙吸收降低,骨钙丢失增加”。然而,用数十万单位VD“防治”小儿佝偻症,已成为“临床常规”,写进了教科书 [ 13 ]。半个多世纪来,世界各国不断出现的婴幼儿VD中毒、死亡事件,就是滥用VD的恶果。近30年用VD 3“治疗”老年骨质疏松“方兴未艾”,这是VD治疗小儿佝偻症的翻版,此举是百分之百的误治。
3) 现行“尿钙上限”错了
目前世界公认的“尿钙上限”是24小时尿钙均值低于300 mg,若超过300 mg则考虑为“高尿钙”。这是由美国钙的DRIs 衍生出的一个错误。实验证明,这个“尿钙上限”只适用于缺钙人群,例如中国人(人均每天摄入钙仅390.6 mg)。笔者追踪测定24小时尿钙,共10年,数据超过5000份。结论是:不缺钙的人群(指达到钙平衡的人),全年24小时尿钙均值应在500 mg左右,尿钙排量呈现冬季高、夏季低的变化(待发表)。美国制订的错误钙DRIs和现行的“尿钙上限”上下结合,形成一付无形的桎捁使全人类成为“吃钙少、尿钙低”的钙饥民。这是现代医学、营养学的重大失误。
上一页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下一页 |